发布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刘东生-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摘要:人物简介中文名:刘东生国 籍:中国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出生日期:1917年11月22日逝世日期:2008年3月6日职 业:地球环境科学专

人物简介

中文名:刘东生

国 籍:中国

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

出生日期:1917年11月22日

逝世日期:2008年3月6日

职 业:地球环境科学专家

毕业院校:西南联大、南京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代表作品:《黄河中游黄土及黄土分布图》、《中国的黄土堆积》、《黄土的物质成分与结构》和《黄土与环境》

人物履历

1942年 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学籍)地质地理气象系,后来又旁听生物系的课程。

1944年 离开昆明到成都,参加战地服务团,在成都近郊凤凰山机场盟军第二空军招待所工作。

1946年 重庆方面复信,邀刘东生赴渝参加地质调查所选拔考试,由尹赞勋和黄汲清分别进行面试,通过后入地质调查所工作,任技佐。

1949年 南京大学生物系肄业,刘东生进行了铜矿、铁矿、铜镍矿和稀有金属的找矿工作,以及水库坝址的勘探工作。

1954年 刘东生和当时的地质学一起开始了转型,刘东生参加了三门峡水库及金、铜、镍矿的勘探工作。

1956年 参加国务院第二办公室主任钱俊瑞召集的会议,规划建设全国地质图书馆新馆,任新馆建设筹备处副主任。

1957年 就应前苏联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主席格拉西莫夫的邀请访问苏联,参加全苏第四纪科学大会,介绍中国第四纪研究状况。

1961年 与孙殿卿组成中国代表团赴波兰参加第六届INQUA大会,受到王炳南大使接见。

1964年 参加北京科学讨论会介绍希夏邦马峰科学考察成果。

1976年 任全国食管癌病因综合考察队队长;参加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环境项目年会。

1977年 任中国托木尔峰登山科学考察队副队长、队长,同年出席第五届环境理事会。

1980年 参加青藏高原科学讨论会并任秘书长。

1981年 调地矿部岩溶地质所,先后任实验室主任、副所长、高级工程师。

1988年 赴挪威特隆赫姆参加第5届永久冻土国际会议。同年9月,赴意大利维罗纳参加INQUA黄土委员会和古地理委员会联席会议及南阿尔卑斯黄土国际讨论会。

1991年 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十三届INQAU大会,在大会上当选为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主席。同年11月,刘东生前往南极的南设得兰群岛中的乔治王岛,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科学考察。

1994年 参加在北京召开的PAGES/PEP-II会议;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全球变化国际会议;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六届国际盐湖会议;参加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环发大会。

1996年9月 刘东生赴地处北极北纬78度13分的斯瓦巴德岛考察。

2002年5月 赴南京参加“双沟醉猿国际科学考察年会暨裴文中科学奖励基金会成立大会”。

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 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荣誉成就

2003 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3 中华绿色科技奖特别奖

2002 获国际“泰勒环境成就奖”

2000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1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4 获“竺可桢野外科学奖”

1982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6 当选欧亚科学院院士

1995 获香港岭南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91 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7 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

1980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83 0 0 0
网站提醒和声明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包括内容、图片及视频)全部来源于互联网用户发布,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我们不确定用户是否享有完全著作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item.reply}}
{{item.create_at}} 删除
相关推荐
发布信息
热门
可能感兴趣的人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