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中文名:吴文俊
外文名:Wu Wen-tsün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19年5月12日
逝世日期:2017年5月7日
职 业:数学家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
代表作品:《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数学机械化》
人物履历
1936年 吴文俊被保送至交通大学数学系。
1940-1945年 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南洋模范女中、之江大学教书。
1946年初 到上海临时大学任郑太朴教授的助手;同年8月,陈省身吸收吴文俊到数学所任助理研究员。
1947年 完成一项重要拓扑学研究,证明Whitney乘积公式和对偶定理。1948年 在Annalsof Math上发表;同年10月 由于成绩斐然,他经推荐去欧洲,到巴黎留学,在Strassbourg大学跟随C.Ehresmann学习。
1949年 吴文俊去苏黎世访问,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同年秋天,应H·嘉当邀请入巴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工作。
1948年 开始参加CNRS研究工作初任Attaché de recherches,1951年升为Changé de Recherches。
1949年 完成“论球丛空间结构的示性类”的博士论文,论文于1952年单行本发表。
1950年 与Thom合作发表关于流形上Stiefel-Whitney示性类的论文,后通称为吴类与吴公式。
1951年8月 回到中国,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授。
1952年10月 到新建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6年 赴苏联参加全苏第三届数学家大会做Pontrjagin示性类报告,受到好评。
1958年 到刚刚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授课。
1958年期间 曾赴巴黎大学讲课系统介绍示嵌类的工作,对于Haefliger等人有很大影响。
1960年-1965年 负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第三届学生负责人。
1967年 完成“示嵌类理论在布线问题上的应用”。
1982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持首批博士生毕业答辩。
1984年秋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开设数学机械化机器证明理论的课程。
1990年8月 成立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同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2年 任国家科委攀登项目“机器证明及其应用”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同年8月,去奥地利参加AAGR,对RISC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
1993年3月 随科学家代表团访问台湾。
1996年 任国家科委攀登项目“数学机械化及其应用”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
1997年4月 西安交通大学101周年校庆纪念暨面向21世纪发展战略研讨会隆重召开,吴文俊学长专程来到母校参加研讨会,并受聘为母校名誉教授。
1999年12月15日-0日 去德国访问,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
2001年2月19日 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吴文俊颁奖。
2003年11月19日 在中国智能学会2003全国学术大会、可拓学创立20年庆祝大会、中韩智能系统学术研讨会上作“计算机时代脑力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报告。
2005年9月26日 被聘为中国石油大学荣誉教授。
2006年4月25日至28日 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芜湖市进行了考察,参观了安徽工业大学、马钢第一钢轧总厂、安徽华东光电研究所、奇瑞公司等单位,并受聘为安徽工业大学荣誉教授。
2009年 西安交通大学授予吴文俊等5位校友“西安交通大学最受崇敬校友”荣誉称号。
2017年5月7日7时21分 吴文俊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
荣誉成就
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9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0 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3 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1994 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1997 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
2000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6 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
2009 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