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增冲鼓楼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宋梦圆 上传提供 2023-06-17 17:17:09 评论 发布 版权声明 492
摘要:基本介绍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为杉木结构,呈宝塔形,双葫芦顶,共十三层,八角攒尖顶,高25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道光、光绪时曾维修,1982年贵州省政府两次拨款维修,恢复了原貌。 据历史记载,增冲侗寨建寨已有600多年的

基本介绍
增冲鼓楼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为杉木结构,呈宝塔形,双葫芦顶,共十三层,八角攒尖顶,高25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道光、光绪时曾维修,1982年贵州省政府两次拨款维修,恢复了原貌。

据历史记载,增冲侗寨建寨已有600多年的历史,6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增冲侗族人民创造出无数的神奇。

这座百年古楼,以它高超、复杂的建筑结构,精湛的制作工艺,独特的造型,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吸引着研究古建筑传统村落的专家学者。

寨中有事商议或节日踩歌堂的时候,便捶响大皮鼓,寨中乡亲都聚在鼓楼大厅中听长老发号施令,而增冲鼓楼平日,鼓楼大厅则是休闲的公共场所。增冲鼓楼是侗乡的鼓楼之一,也是贵州省历史悠久、形体结构大的鼓楼,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三面环山、溪流环绕的增冲寨也可算是侗族村寨的代表。鼓楼、戏台、花桥以及环绕在鼓楼周围的吊脚楼如诗如画,非常美丽。

1997年6月,国家邮电部曾发行《侗族建筑》一套四枚邮票,其中有一枚就是增冲鼓楼。由此可见增冲鼓楼在由数不清的鼓楼、花桥、戏台和吊脚楼构筑的五彩缤纷的侗乡建筑中所占的地位。

建筑风格
增冲鼓楼楼基占地160多平方米,为木质结构塔状建筑,五层,十三檐,八角攒尖顶,形如宝塔,双葫芦顶。高25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其中木构架高达17.65米。楼的底层分立四根金柱,八根檐柱,檐柱外绕以木栏杆。楼的平面呈八角形,中心设有直径达1.4米的圆形火塘,金柱间放置着四条大板凳。底层的南、北、西三面各辟一门,东面置一石板桌。楼的底层悬挂着一块道光十年(1830年)的匾,匾上书“万里和风”四个大字。另有四幅木刻的楹联,其一为“名楼艺高雕龙画凤映照碧树千秋永盛;侗寨秀丽精文就武辅育英才万代长春”;其二为“龙凤呈祥楼阁直耸冲霄汉;风云聚会山峦起伏绕碧波”;其三为“物华天宝龙楼凤阁交辉呈异彩;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相映显粼波”;其四为“百福龙宫聚众议事击金鼓;万寿凤阁集民歌舞庆玉楼”。增冲鼓楼从底层到二层没有固定的板梯,但楼板上仍留出搭梯的孔洞。二层以上均设有固定的板梯。为了使烧火的柴烟易于扩散,二、三、四层只在金柱外装有楼板,金柱内就形成了空井,金柱之间及各层的外围都放置有木栏杆。五层的楼顶悬挂一个木鼓,由寨老执掌。四、五层有很长的出檐,檐口下还装有如意斗拱,既能承重,又是装饰品。

上面2层为八檐八角伞顶,是鼓楼的顶部。这两层采用斗拱结构,孔隔交错,工艺精美。高顶阁中,放有一个长3米,直径50厘米的牛皮大鼓,为寨上召集寨中群众议事和报警之用的指挥鼓。鼓楼内有楼梯,曲折而上,直到放置大鼓的一层。整座鼓楼全系杉木结构,呈宝塔形,双葫芦顶,直指云霄。鼓楼内保存有数块“款约碑文”,早的一块是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镌刻的。

民俗文化
鼓楼文化”,是以“侗寨鼓楼”为代表,含鼓楼、戏楼、花桥(风雨桥)等侗族建筑在内的民俗建筑文化体系。贵州东南角的黎平、从江、榕江一带是侗族的高度聚居区,历史上,其地曾以“峒”为行政单位,故将其地村民称之为“峒民”、“硐民”或“洞民”。据说,这是侗族称谓的由来。侗族自己,则自称“甘”。

侗寨鼓楼酷似一棵大杉树,村民称为“遮荫树”,可见它来源于自然,是仿生学在建筑文化中的具体运用。侗寨鼓楼与汉族地区的鼓楼不仅造型各异,功能亦不相同,前者既是侗族村民聚众议事的社会活动中心,又是政治、文化活动场所。在贵州300多座侗寨鼓楼中,从江县的“增冲鼓楼”是年代早、体量大、工艺精的一座。此楼建于清初,为十三重檐八角攒尖顶结构,通高20余米,占地100多平方米,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其附近,建有一座风雨桥,也是“增冲鼓楼”的组成部分。大概为了不与鼓楼争主角,心甘情愿当配角,不雕不绘,朴实无华,仅在桥头雕塑吉祥动物作为“保护神”。

侗族喜欢唱侗戏,侗寨里头戏楼多,有的寨子多至四五座。侗寨戏楼多建于寨子中央,与鼓楼、歌坪紧密结合,构成侗寨的“心脏”。侗戏为戏师吴文彩首创。由于侗戏是在侗族民歌和民间故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群众基础好,很容易普及,故而大批戏楼应运而建,仅从江县即有100多座。

侗寨戏楼是用侗乡盛产之优良杉材建成的,楼面多盖杉树皮,有的也盖小青瓦。盖瓦的楼脊上,正中彩塑二龙抢宝,脊端精雕鸱吻鳌鱼,翼角高翘,潇洒飘逸。戏台面阔13至14米,进深7至8米。台前罩面枋上多有木雕,饰有游龙飞凤、人物故事、花鸟虫鱼,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侗寨戏楼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多半建于鱼塘上。此举不仅节约用地,还便于防火防潮。特别有趣的是,台上演戏,台下养鱼,人欢鱼跃,相映成趣。

侗族喜欢住水边。溪涧纵横,流水潺潺,小桥人家,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有河有水便有桥,河多水多桥自多。据统计,仅黎平、从江、榕江三县即有各式各样的风雨桥300余座。桥本是水上交通设施,但侗寨风雨桥除了作为交通设施使用外,还有装点江山、培修风水等功能。侗族风俗认为,村头寨尾修建风雨桥,可以保住寨子里的财富不随水流走。侗寨风雨桥不仅是富有的象征,还是富有的保障。

许多风雨桥,彩塑彩绘,花花绿绿,人称“花桥”。在众多的花桥中,黎平县的“地坪花桥”为壮观。桥横跨南江河,全长57米。桥上建有长廊,廊上建有3座亭子,中间一座酷似鼓楼,人称“花桥鼓楼”。在这座风雨桥的长廊内和花桥鼓楼上,绘有20多幅侗乡风俗画,诸如侗姑纺纱、侗姑织锦、激流放排、吹笙比赛、双牛角斗、行歌坐月、南江小景等等。地坪风雨桥于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用介绍
鼓楼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侗家集会议事的政治中心,又是人们拜祭、休息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它还是寨老处理纠纷、明断是非的公堂。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它又成了击鼓聚众的指挥所。此外,它还是寨中的青年男女相互交往、谈情说爱的地方。凡是侗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鼓楼,它已经成为侗家村寨的重要标志。

侗族村民认为,鼓楼有十大用途:

 聚众议事
遇有大事要事,集体商议决定,人们叫做“起款”。“款众”在“款首”主持下制定“款约”。“款约”通过之后,刻碑勒石,立于鼓楼中。

 击鼓报信
遇有重大事件,登楼击鼓召唤,众人闻声而至。击鼓报信有报警报喜之分,村民可从鼓声得知是警是喜。

 排解纠纷
村民之间发生纠葛,需要众人帮助排解,便聚集在鼓楼里裁决。如有什么人犯了过错,需要当众处理,也在鼓楼里进行。

 对唱大歌
“大歌”是一种“一领众和”的多声部无伴奏民歌,在可以开亲的男女歌队之间对唱,气势磅礴,观者如堵。

 摆古休息
农事之余,村民聚集在鼓楼里,夏天小憩纳凉,冬天烤火取暖,老人给后生讲述历史故事,传授生产技能,教唱侗歌、侗戏。

 吹笙踩堂
逢年过节,村民在鼓楼坪上或鼓楼里的火塘边,吹芦笙,踩歌堂。

 存放芦笙
在下种以后一段时间里,为了不误农时,将芦笙音孔用棉花塞紧,存放于鼓楼内。

 拾物招领
村民拣到失物,不知失主是谁,便放在鼓楼里,任失者自领。

 悬挂牛角
村民将斗死或老死的“斗牛”的犄角悬挂在鼓楼内,作为村民团结、村寨富有的象征。

 施舍草鞋
为方便过往行人,将草鞋挂于鼓楼柱上,任行者取用。

所获荣誉
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增冲村先后荣获“贵州魅力侗寨”、“中国景观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中国民间艺术(鼓楼风雨桥)之乡”等殊荣。

网站提醒和声明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包括内容、图片及视频)全部来源于互联网用户发布,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我们不确定用户是否享有完全著作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您还未登录,依《网络安全法》相关要求,请您登录账户后再提交发布信息。点击登录>>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item.reply}}
{{item.create_at}} 删除
相关推荐
发布信息
热门
可能感兴趣的人
宋梦圆
宋梦圆
粉丝数:0
最新发布